《鸿蒙开物》内容梗概
2025-07-17 13:44:41
  • 0
  • 0
  • 0


鸿蒙操作系统起于华为的“备胎计划”。当苹果 iOS、谷歌安卓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快速发展之时,华为的智能终端业务也在快速发展。但是,安卓操作系统有一天会不让用的阴影一直存在。于是,基于“备胎计划”的逻辑,2012 实验室组建了一个团队,开始打造一个移动操作系统。

ITMT(集成技术管理团队)主任李英涛将之取名为 Atelier OS,简称 AOS。但是,要不要打造一个移动操作系统,公司内是有分歧的,早期公司也无法投入太多。幸运的是,这个团队被保留下来了,通过大家的努力,华为也打造出了一个可用的操作系统。

最早,这个新的操作系统通过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用在了部分政府客户的双操作系统安全手机上。这时的双操作系统,一个是安卓,另一个就是 AOS,但毕竟规模有限。 随着对用户体验的追求越来越高,华为逐步发现安卓操作系统的部分模块并不是很好,于是 AOS 团队就承担了替换安卓操作系统部分模块的任务,并通过替换与优化,使华为手机上使用的 EMUI 体验更好。也正因此,2018 年,AOS 团队并入 EMUI 团队,以共同提升 EMUI 的体验。

AOS 团队并入 EMUI 团队后,打造一个自研移动操作系统的梦想并没有改变,公司还启动了代号“齐达内”的项目,希望开发面向万物互联的技术,如分布式软总线、原子化服务 等,并逐步把EMUI 优化成了双框架鸿蒙操作系统,也就是华为自研操作系统 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的前身 HarmonyOS(鸿蒙操作系统)版本。

事实上,从 AOS 到打造真正独立的鸿蒙操作系统,甚至一直以来都不是华为的初衷。 直到华为被制裁,消费者都关注华为手机何去何从时,陈海波才主导开发了一个低时延、高安全操作系统内核,并且申请了华为鸿蒙商标。媒体发现后,纷纷报道华为在开发鸿蒙操作系 统。一时,鸿蒙操作系统成了热搜和全民讨论的话题。鸿蒙知名度太高了,当终端 BG 准备重新给自研操作系统取名字时,已没有其他选择了,只能叫鸿蒙操作系统了。

因此,徐直军一直说,鸿蒙操作系统这个名字不是华为取的,而是媒体赋予的。 当然,今天的鸿蒙内核也不完全是 2019 年的鸿蒙内核了。但是,源头就是这样的。

2019 年 5 月 16 日开始,华为先后受到美国多轮制裁,导致华为只能基于国内生产的芯片来生产手机,而国内先进工艺芯片制造设备也受美国管制,无法买到。因此,华为面对的现 实就是,很长时间内,芯片制造工艺落后的局面无法改变。这种局面使得华为手机要基于落后工艺芯片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这就非常具有挑战性。

唯一的出路在于将芯片、操作系统、软件、云协同优化,彻底摆脱 Linux 内核。打造与麒麟芯片高效协同的自研操作系统内核以及自研操作系统就成了必然选择,全新单框架的鸿蒙因此诞生。2022 年 4 月项目立项,2024 年 10 月华为自研操作系统 HarmonyOS NEXT 发布,如今开始规模化应用。

这几年,华为持续攻坚克难,现在鸿蒙操作系统已经实现了从系统内核、文件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器、编程框架、设计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到 AI 框架和大模型的全栈技术全面推出,向下扎到根,成为信息产业坚实的底座。

大家知道,开发一个先进的操作系统并不那么难,但有没有大量应用和设备使用此操作系统才至关重要。没有人用,再先进的操作系统也没有价值,因此操作系统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丰富的应用生态。为此,华为经过几年的准备,于 2023 年 9 月 25 日正式启动鸿蒙生态共建,并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各大互联网头部企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目前,鸿蒙生态虽然已经有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的主要应用,但相比业界成熟的操作系统生态,鸿蒙生态还需要有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要的应用和各类精品应用。10 万个应用是鸿蒙生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成熟标志,这就是鸿蒙生态 2025 年的关键目标。

可以说,这本书完整地记录和见证了鸿蒙操作系统酝酿、诞生、发展的整个历程,客观呈现了华为一路攻坚克难的痛楚和欣喜,也如实反映了华为开发鸿蒙一路经历的挑战、波折和内部争论。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