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与技术?“想象可供性”了解一下!
2021-10-12 16:16:35
  • 0
  • 0
  • 1

来源:新传研读社   作者:新传研读社


写在前面 guide

本期为你介绍的是Peter Nagy和Gina Neff在2015年发表在Social Media + Society的文章。其中,二位学者探讨了一个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理论概念:可供性。有趣的是,这一概念获得的关注几乎和它遭受的质疑一样多。在这篇文章中,二位学者提出了“想象可供性”的概念,旨在将可供性与物质性、情感和中介化这三种理论脉络加以连接,以激发它新的生命力。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也获得了广泛的引用。


一、“可供性”想要解决什么?



作为近年来炽手可热的学术概念,可供性一词被诸多传播学者视为理解人与技术的关键钥匙。这个词最早来源自生态心理学,关注的是动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詹姆斯·吉布森(James Gibson)认为,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会变化的,不论对于小鸟和熊猫,一根竹子就是一根竹子。不过,动物观察周围环境表面、布局、颜色和结构,再根据自己的需要,感知它可以提供给自己的功能,也就是“可供性”。同样拿一根竹子来举例,对于小鸟而言,这根竹子可以成为它短暂休息的落脚之地;不过,对于熊猫而言,这根柱子就是它今天的午餐。

简而言之,在生态心理学领域,自然环境的可供性是一种关系:一方面,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导致行为,也可以限制行为;另一方面,环境不一定会被动物感知和利用。

如果我们把这一逻辑嵌入传播学研究的视野之中,把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转化为人与技术的关系,便可以发现:可供性的意义,恰恰在于它突破了极端的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并在“行动者”和“技术”之间寻找了一个平衡:技术提供可能性,但它不能直接创造结果;人负责实现结果,但也需要在技术的限制之下。

伊恩·哈奇比(Ian Hutchby)用一句话精辟总结了这种折中主义视角:行动的可能性是从技术中逐渐浮现出来的。一方面,技术是功能性的(functional),它赋予我们的行动以潜力;另一方面,技术又是关系性的(relational),潜力的实现需要人与技术之间产生真正的关系。


二、“可供性”没能解决什么?

越来越多的批评家认为,可供性一词被引入到传播学领域,不过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辞藻。事实上,可供性在传播学研究文献中缺乏明确的定义。这篇论文的作者Peter Nagy和Gina Neff甚至尖锐地说:“传播学者从心理学中盗用了一个‘过时’的可供性定义,其解释既不符合该术语在该学科中的使用方式,也不有助于传播学者推进我们自己的理论。”

更具体一些说,“可供性”一词标榜着对于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的调节,并试图在两者中间寻找到妥帖的中间地带,然而实际上,虽然传播学者强调社会因素和物质因素同等重要,但在研究的操作上,往往不得不最终偏向其中一方。显然,大多数情况下,获胜的是社会因素。

因此,作者认为,我们需要寻求比可供性更为丰富的概念,来描述中介化传播的复杂性,这就需要将可供性这一概念与既有的学术研究趋势加以结合。基于这种考虑,作者提出了“想象可供性”(imagined affordance)这一概念。

其中有两点突破特别值得重视。

其一,可供性需要突出用户的主观感知。可供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用户想象的,这也是可供性在心理学的起源中所拥有的本意。然而,在传播领域中,这一层意思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丢失。

其二,可供性的理论潜力,应该与更丰富的关于媒体的物质性、情感作用和中介过程的理论相连接。

接下来,通过对于这三个领域的文献的梳理与整合,本文作者梳理了“想象可供性”究竟为何物。


三、扩展我们对于可供性的理解

关键词一:中介

在想象可供性中,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中介的价值。传播设备和在线平台中介了用户体验,帮助用户构建感知。传播学者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中介体验是传播技术的可供性不同于其他类型工具和环境的可供性的一种方式。

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使用户能够扩展他们的感官和思维的人工制品。技术改变了个人的体验,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为人类感知增加了新的维度。例如,通过数字环境中的交互,我们可以出现在多个“地方”。

中介环境提供的束缚和可供性可能会因为用户在不同条件下的体验和感知而不同。用户需要在社交、文化和认知方面探索中介环境,然后才能有效地使用它们。因此,用户对于技术的感知,和技术本来的架构,可能并不相同。

例如,大多数 Facebook 用户并不知道他们的 News Feed 内容是通过算法过滤的,尽管他们都暴露于算法之中。不同用户因为使用频率、社会比较程度等因素的区别,对于算法的感知也并不相同。换句话说,用户对虚拟环境的感知受环境的技术配置以及他们自己的信念和期望的双重影响。

这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感知在我们对可供性的定义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二:物质性

研究者认为,通过更加关注技术的物质性,“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说明人们为什么用技术做他们所做的事情”。

Leonardi认为,物质性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特定程度的显著性”,即“对实现目标很重要的数字或技术制品的特定特征”。因为人工制品的物质特征对每个人来说并不都同等重要,对于一个目的,也并非所有特征都很重要。这样说来,有意思的是,事物的物质性部分是由它们的社会性所塑造的。

因此,从物质性的角度出发,可供性也体现在人类与其使用的特定技术之间的交互中。Hodder认为,人类往往对事物形成广泛的依赖(身体的、社会的、心理的)。这种人与事物的依赖关系并非源于事物的固有特征,而是嵌入在这些交互中。这种交互性和动态性有助于个人创造新的意义,并通过操纵对象来改变以前的意义。

用户的社会背景、能力和目的定义了他们与技术的交互。想象的可供性可以帮助学者思考可供性在用户、设计师以及技术的物理和数字物质性之间的交互中形成的方式。


关键词三:情感

人机交互在很大程度上受用户情绪和感知的影响。技术可供性理论倾向于忽视用户和技术在情感和“非理性”元素方面的关系。

虽然在传播技术设计的研究中已经考虑了情感或情绪状态,但它们很少被整合到我们对可供性的思考中。实际上,技术产品的某些特征可以作为用户的“情感线索”。用户可能将技术体验为具有情感的对象,或者视为“社会行动者”,并与技术互动,就好像工具本身就是社会存在一样。用户可能会与技术形成强烈的情感关系,并可以将某些情感内容投射到它们身上,将他们视为“关系实体”。

人类情感的心理模型被广泛用于用户体验研究和设计研究,实际上,这有助于让工具更好地适应用户的情感期望和感知。这意味着,新版本传播技术的技术可供性可能会部分由旧版本用户的感知和情感状态构成。“想象可供性”这一概念可以将想象、非理性思维和感知在描述技术可供性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带回到学术对话中。


总结:可供性的未来

技术研究正在解决中介、物质性和情感的影响,但在这三个方面,可供性理论尚未赶上。用户将技术设备视为重要的物理实体(物质性),他们通过构建的感知(中介体验)与它们交互,并且他们对它们表达强烈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感。未来,想象的可供性可能是综合这些因素的一种方式。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