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新之
商界AI总编、财经作家
观点摘录:
聚焦鸿蒙,它面临的挑战比以前大,现在是整体战、极限战。
操作系统怎么去推动,政策怎么用是很微妙的,找到磨合点。
鸿蒙国内外的推广需要更高的协调,不是下个命令就能解决的。
构建共同体是目前中国企业不擅长的,制造业的供应链需靠自身努力,而不是以利聚人。
发言内容:
关于“特朗普2.0”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和大家尤其是科技界的人士着重探讨,特朗普突然宣布对72个国家的关税暂缓90天,社交媒体和朋友圈中流传着相关截图,不少观点认为是美国国债收益率问题让他陷入慌乱。作为国际金融专业本科出身的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其词。
其一,即使美国国债利息进一步升高,也不足以直接导致特朗普在政策决策上“翻船”。虽然特朗普行事风格激进,但从目前局势来看,我们手中掌握的筹码还不足以让他妥协。很多人可能没有留意到,美国一方面每年大量举债,债务规模堪称天文数字;另一方面凭借其经济实力和金融体系,每年也具备强大的偿债能力。提及这些,是想强调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特朗普及其政策的韧性。短期内,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内,很难看到他的政策体系或执政根基出现崩塌。即便在美国中期选举前夕,他的支持率也远超外界预期。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情况。当下,无论是探讨鸿蒙系统发展,还是其他科技领域议题,都应当将这一因素纳入考量。特朗普背后的支持力量稳固,其政治根基深厚,虽然当前部分政策表现出一定慌乱迹象,但距离其真正陷入无法挽回的败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将目光聚焦到鸿蒙系统。它诞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今面临的挑战甚至比以往更为严峻。在前几年,尤其是特朗普首个任期(特朗普 1.0 时期),美国对鸿蒙的封杀虽十分严厉,但当时的外部环境相较于 “特朗普 2.0” 时期更为有利。那时,美方主要是针对技术层面进行封锁,属于常规的竞争手段;然而现在,美国采取的是全方位的整体战、极限施压策略,从舆论造势到实际政策限制,打压程度不断升级,甚至出现诸如 “打压力度加到 245%” 这类夸张说法。尽管特朗普行事风格反复,从他每天发布几十条推文来看,很难将其定义为深谋远虑之人,但在对华科技竞争方面,他的行动实则有着自身的策略与节奏。
鸿蒙系统当前面临两大核心问题:国内推广与海外拓展。在国内推广上,大家已达成共识,即需要更高层的协调和统筹。但这并非简单下达行政命令就能解决,操作系统生态建设涉及多方利益与复杂技术体系,在推动过程中,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需极为谨慎,如何在各方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其他企业更愿意主动参与、协同发展,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海外拓展的形势则更为复杂。当下,外部势力不断推动各种形式的 “脱钩”,以往中国企业出海常用的以利益驱动、给予优惠政策的策略,在如今的环境下效果大打折扣。即便给予合作方经济利益,对方也可能因外部压力或自身利益考量而改变立场。对于鸿蒙系统而言,其特殊的身份与体量决定了仅靠利益吸引进行海外拓展意义有限。在当前形势下,鸿蒙需要从价值观层面出发,通过构建命运共同体等方式,深化与海外合作伙伴的关系。而这恰恰是华为以及众多中国企业过去较为薄弱的环节,以往企业更多关注产品与市场利益,较少从价值观与合作共赢的深度层面谋划发展,但如今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正如近期布林肯所言,制造业与供应链的稳固发展更依赖自身实力建设,单纯依靠经济利益拉拢或给予市场优惠,已难以满足当下全球竞争的需求,这一点在鸿蒙海外拓展进程中尤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