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蒙开物》中看见时代与文科升维发展
2025-04-30 16:18:39
  • 0
  • 0
  • 0

郁建兴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精彩观点:

第一、中国正进入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鸿蒙、DeepSeek等现象体现了这一历史转折;第二,在新时代中,文科并未衰落,人工智能发展中很多前沿问题是文科问题,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需积极转型发展,融入科技创新;第三,科技发展虽如长江奔流不息,但最终仍要汇入艺术、宗教、哲学等绝对知识的大海,社会科学在长江流经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监护管制作用。记录这一时代变革至关重要,向华为、方兴东教授及《鸿蒙开物》出版表示由衷祝贺与感谢。

发言内容:

大家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新书发布会。方院长提到,《鸿蒙开物》的问世,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我认为,以鸿蒙、DeepSeek 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成果与事件,正引领中国步入一个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时代。在家里和女儿交流时,我谈及这一观点,她对此似乎并不感到新奇,在她这一代人看来,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对于经历过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比如赵建董事长在回忆往昔时会想到,过去经济发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血汗工厂”、低廉劳动力价格,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发展初期的艰难与曲折。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是社会长期和谐稳定,为人民安居乐业奠定坚实基础。站在新的百年征程起点,科技创新无疑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坚信,中国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国家发展中的第三大奇迹。

直到昨天,我才拿到《鸿蒙开物》这本书,时间仓促,我虽未能通篇读完,但认真研读了序和前言部分。其中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华为的历史,《鸿蒙开物》标志着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可能性,一家中国企业可以达到的那种前景,达到的那种未来。”我强烈地感受到,我们已经踏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科技创新在这个时代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死的必答题。有人说,这是一部悲壮史,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史,可在我看来,英雄史本就等同于悲壮史、奋斗史。英雄的征程,岂是在敲锣打鼓中轻松实现的?真正的英雄史,满是悲壮,是一部浸透着血泪的奋斗史。那些被视为英雄的人,并非如照片中呈现的那般,西装革履、志得意满、意气风发。实际上,英雄往往是历经磨难,即便马革裹尸,也仅靠着最后一口气坚持归来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便是我的第一个判断。

我的第二个判断,着眼于时代变革下不同代际的使命与行动。当下,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时代变迁,这一变化对每一代人都提出了独特的要求。我们需要思考,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人,在学术研究上该如何作为,学生们又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昨天,我受邀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举办的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交叉高端论坛的大会主席。会上,我没有消极探讨文科衰落问题,而是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文科如何转型升维发展”。理工科和人工智能专家们认为,文科在这一时代没有危机,文科教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应投身科技创新。以我从事的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领域为例,要专注创新政策和科技政策研究,探索文科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之道,助力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

华为推出《鸿蒙开物》,DeepSeek 也横空出世,在科技领域掀起波澜。我虽是一名纯文科生,但我们团队在今年发布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社会科学实验装置,专门用于开展社会科学实验。有记者曾问我,这个装置何时能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水准。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偏误。知识体系丰富多样,绝非只有自然科学这一种类型。就像生活中,老奶奶传授的土方法,比如哪里有伤口就涂唾液,尽管未必科学有效,但这也是一种经验知识的体现。自然科学实验室侧重于获取数据,比如用小白鼠做研究。我们社会科学实验室主要围绕政策制定和仿真模拟展开工作,两者目标不同,却都在各自的领域努力探索前行。在科技转型的关键进程中,方老师所做的工作意义非凡。他见证并记录了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这不仅为科技领域的发展留下珍贵资料,更为后续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一代历程,这一系列重大科技事件,如何记录和呈现它们,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很认同刚才有人提出的观点:先不要急于做归因分析,纠结于所谓的成功原因和模式。DeepSeek出来后,杭州人倍感骄傲,大家都热衷于探讨它成功的原因。在我看来,对这类复杂的科技成果,采用单一归因法并不合适。我曾询问华为一位负责大模型研发的高管,他们如何看待 DeepSeek以及认为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说:“那是神帮助它”。我却觉得这个回答很巧妙,毕竟大家都在努力做类似的研究,只有 DeepSeek 取得了成功,其背后成功的因素必然是多元且复杂的,难以简单归结。记录当下这段历史,与创作《未来简史》意义同等重大。

除了前面提到的第二个判断,我还有第三个判断。

如果说把科学技术的发展比作成一条奔腾不流的大河,比如长江,它从唐古拉山这个积雪融化开始,成为源头。当时的水位就像我们远古时代的技术,水位浅,水流也慢,这个然后不断不断继续,终于变成大江,这个大江奔流不息越来越大,参考黑格尔的说法,最后这个相对知识的大江大河流入到绝对知识的大海,这个绝对知识里面至少包括了艺术、宗教、哲学等等。

而在这个大江大河的流淌过程中,我们的社会科学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修水坝,修大桥,在长江的上游,我们修的叫垸,下游我们做的叫圩,这些水利工程,都是对它进行监管控制,能够让它沿着正确的河道向前进。这样是不是可以把科技、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通过这个大江大河流入大海的比喻,不那么恰当的描述出来?

最后,祝贺《鸿蒙开物》新书发布,感谢华为和方兴东教授的努力,也为中信出版社亲民的定价点赞。预祝新书大卖!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