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骑手服更换为橙色后,饿了么APP正式更名。
11月4日消息,饿了么App最新的内测版本已更名为“淘宝闪购”,版本号更新至12.0.1。目前“淘宝闪购”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对部分用户开放体验。
据报道,灰度测试期间,部分用户可通过“淘宝闪购”体验餐饮外卖及日用百货等即时配送服务。目前,饿了么的配送运力已全面承接淘宝闪购订单,覆盖更多品类。
蓝色“翻篇”,橙色“接棒”
目前“饿了么”app图标中已显示“淘宝闪购”字样,标语为“外卖放心点,美食准时达”。其图标采用了类似日历翻页的视觉设计:原有蓝色“饿了么”部分位于上层,形似被翻起的一页;下方露出的新页面为橙色,并标注有“淘宝闪购”。

这一变化早有征兆。早在10月,饿了么骑手服装已从标志性蓝色更换为淘宝主题橙色。此举也有利于强化“淘宝闪购”作为阿里即时零售统一品牌的用户认知。
对于饿了么更名淘宝闪购的影响,饿了么客服称,“账户的使用不会受到影响,所有账户权益都保持现有权益不变,包括会员等级、吃货豆、红包、优惠券、账户余额等。”
据了解,“淘宝闪购”是在今年4月底由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而来,并在淘宝APP首页以一级流量入口展示,饿了么提供供给、运力及技术支撑。9月,天猫也上线了“淘宝闪购”业务,支持品牌官方旗舰店商品小时级送达。
另有报道称,10月22日,菜鸟供应链将参与淘宝闪购业务,提供小时达服务。目前菜鸟已经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部分区域开始为淘宝闪购提供服务,并计划拓展更多重点城市,预计会覆盖3C数码、服饰服装、美妆个护、食品等类目。
本次更名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被外界视为阿里集团即时零售战略整合的一部分。
早在今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就宣布,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吴泳铭表示,“这是我们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未来,我们将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整合业务模式和组织形态,为用户创造更丰富优质的生活消费体验。”
8月,阿里官网业务划分更新,从“1+6+N”调整为四大业务,分别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业务。
业务协同效应已经开始显现。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8月的业绩会上透露,“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8月周日均订单量8000万单,相较5月底的日订单量“超4000万”已经翻倍。蒋凡预计,未来3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带来1万亿元的交易增量。
即时零售竞争升级
外界普遍认为,淘宝闪购的整合是为应对美团、京东等对手的“即时零售”竞争举措。而饿了么正从独立的餐饮外卖平台,转型为“即时零售”的履约基础设施。
目前,各平台的竞争重点正在从早期的补贴战、流量战,转向供应链能力、履约效率和商家生态的综合竞争。
11月1日,淘宝闪购正式上线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该品牌将以闪电仓的形式运营,主打“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服务,商品品类覆盖百货、零食、酒水、3C数码、母婴、美妆等。“淘宝便利店”首批开放34个商家合作名额,主力仓型为SKU在1万左右的旗舰仓、标准仓,未来将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主城区。
就在几天前,美团闪购宣布和上万个品牌共建“官旗闪电仓”。品牌可通过入驻“官旗闪电仓”在美团闪购开设官方旗舰店,美团提供仓储、配送、数字化系统等即时零售“基建”。
淘宝与美团的两个项目看起来相似,经营路径各有侧重。美团的模式更“重”,平台深度参与仓储、配送、数字化等环节;而淘宝的模式相对更“轻”,主要聚焦在品牌授权和商家筛选。
另有数据显示,2025年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将大幅攀升至1.5万亿元;而到2030年,这一新兴市场有望达到2万亿至3.6万亿元。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从竞争走向看,半年维度预估各平台的投入重心或逐渐从外卖向即时零售倾斜,但结合微观层面的观察发现,高额补贴对用户行为扭曲也较重,非可持续的竞争策略,多维度的系统性变量如配送效率、商家供给、用户复购和提频等则更为核心。
该研报称,“长期视角下,我们测算行业规模有望达2.4万亿元,但可兑现的直接盈利回报相对有限,判断平台对生态价值的追求或已高于单纯的财务回报。”
红包分享
钱包管理

